道教得道成仙的五种途径
2024-12-31修仙是一个由平常的人变为超乎异常的仙真的过程。根据道教固有的形神观,修仙必然对自身的形体与精神同样地关注,因此道士们长期探寻的成仙之途都是沿着“形神俱妙,与道合真”的方向。不过历代道所侧重的修仙之途不一,所尝试过的具体方法更是难计其数......
修仙是一个由平常的人变为超乎异常的仙真的过程。根据道教固有的形神观,修仙必然对自身的形体与精神同样地关注,因此道士们长期探寻的成仙之途都是沿着“形神俱妙,与道合真”的方向。不过历代道所侧重的修仙之途不一,所尝试过的具体方法更是难计其数......
形神观在道教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。本来,对于形神问题,在中国1传统哲学与宗教中,都是曾被密切关注的领域,而且发生过几场大的争论。不过在道教中,对形神问题的讨论比其他任何宗教或哲学学派都更多,更频繁、更一贯。这是因为,对形神关系的讨论,涉......
中国道教建筑与佛教建筑和其他外来宗教相比,具有浓郁的世俗气息与人伦情调。首先,它在布局上以木构架建筑为主,每座建筑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,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;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建筑群,一般分做神殿、膳堂、宿舍、园林四部分......
尹志华 道教是一个以现实人生为出发点的宗教,在追求得道成仙的终极目标的过程中,致力于把现实世界建设成美好的人间仙境。道教历来强调,“仙道”不离“人道”,修道者必须在社会生活中积功累德,成为社会公认的做人楷模,才有长生成仙的希望。信奉道......
凡是流传万世的宗教,其教主也必定是一位伟大的圣贤。 虽然各教教义上有所差异,但其宗旨都是引人改恶向善的,只因众生的根性、喜好,乃至于地域风俗上的差异,大道圣贤化现种种应身去度化群生。所以,道教对待一切宗教都是和平友好的态度。 道教认为......
(2015年6月29日中国道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) 阆苑琳宫,实神圣庄严之地;黄冠羽服,乃抱朴守真之士。不肃威仪,道俗焉别?不持斋戒,修真何凭?故太上传经,垂唯道是从之训;祖师立教,有清规玄范之文。唯历代相承,戒律条文浩繁;时......
道教界应继承好“道医同源”的传统,把道教界学医、重医的传统恢复起来,使之成为道学道、修道的必要内容。 一 道教作为一个高度重视生命的宗教,历来就有重视医药卫生之道的传统,涌现出诸多深谙医药之学的高道,他们不仅是道门的宗师,也是中国医药......
“仙道贵生,无量度人”,“重生、乐生、养生”,是道教的基本教义。为此,道教认为只有能够做到却病强身才可能延年益寿,从而达到“长生久视”。因此,去除疾病才是“益寿”和“延年”的必要前提和基础。因此重视养生、重生的道教就必然要同医药学发生......
道教历代医学名著,浩如烟海,数不胜数。仅就当代医学界、学术界广泛研究、应用的也不下数十部。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道教医学名著都有哪些,今特别列出在历代传统医学上影响巨大而又意义深远的部分经典,以供喜欢道教医学读者们的参考。 应该指出的是......
道教是中国唯一产生于本民族文化的宗教,它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既有自身明显的特点,又极具包容性。几千年来,它犹如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,纳百川并融会贯通,形成了自己丰富而成熟的教理教义。 当今世界,科技发展,文明日进。然贫富悬殊,社会矛盾重......
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,吸吮中华民族的人文乳汁而产生发展。其义理之学具有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的内涵特质与表现特色。 一、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道教以道为根基,具有很强融摄性。它凝聚了我国古代诸子百家文化中的神秘主义思想因素,营构成为五大部类......
皇井——在温州横阳县,真人鲍察所治处。 烂柯山——在卫州信安县,王质先生隐处。 勒溪——在建州建阳县东,是孔子遗砚之所。 龙虎山——在信州贵溪县,仙人张巨君主之。 灵山——在信州上饶县北,墨真人治之。 泉源——在罗浮山中,仙人华子期治......
1.采 (1)练 功者,初练时,先要选好练功场地。其法:两脚排开外八字式站立,两脚尖相距九寸,两脚跟相距五寸之间,站立端正,不可歪斜弯腰、曲背挺肚、仰胸闷头。两手 自然垂下,两目向前平视一丈之地,立稳之后,将浊气吐出,然后口唇密闭,舌......
一、睡丹总诀:心息相依,大定真空。道教学者陈撄宁先生(1880-1969)最钦仰陈抟(希夷)一派丹法,认为希夷派的要旨在“守中抱一,心息相依”八个字,确是真知灼见。张三丰在《道言浅近》中说:“凝神调息,调息凝神,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,须......
葛荣晋 一、现代医学模式转型 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,由于现代社会和医学实践的长足进展,使人类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根本变化。比如中国在20世纪前半叶,居于前四位的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、急性传染病、结核病和消化系统疾病,死亡率最高的也是这......